「講師的數位轉型特訓班」完課心得

之前曾經參加透鏡數位創辦人喊涵老師的「知識萃取一日工作坊」,也變成粉絲成為「知識萃取工具包」的使用者。我是一個很喜歡上課的人,卻從來沒有製作過屬於自己的課。我想要透過製作線上課程,把自己會的清楚講出來,好好完成一件事。五月看到喊涵老師開「講師的數位轉型特訓班」,看到課程目標是幫助學員無痛做出自己的課程,沒有想太多就上車了。但當時的我並不知道接下來三個禮拜將如何度過。

學習目標:三週做出線上課程

如果沒有目的地,就不知道要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堂課在學員報名之前,就很清楚告訴你:這是一堂協助你三週做出線上課的陪跑班。乍看課程描述,會覺得做線上課程沒有什麼困難的,三個禮拜就能做完了。如果這樣想就誤會了。

這門課是每週平日晚上跟週六下午上課一次,每一次的課程都像經歷一場飛輪課。共六次上課,每次課綱如下:

  1. 梳理實體課綱:暖身、實體課綱拆分知識點
  2. 教學技巧與信任資產經營:知識點分類搭配教學技巧
  3. 教學技巧與設計:知識點邏輯整合與進階教學技巧
  4. 單元組合與腳本畫面:如何寫線上課程的腳本
  5. 如何自行錄製線上課程:錄影軟體、收音、燈光(客座:TZ 老師)
  6. 成果展示與結業回饋

在上課與做作業之間來回奔跑

接觸線上課程之後,越來越能體會「要學會就要勤練」的箴言。這堂課從還沒上課之前就要完成第一份作業:初版課綱。首週利用 Figjam 學習知識點切分之後,就沒有臉再看自己畫大餅般洋洋灑灑的課綱了。

在課程中,喊涵老師會示範知識點切分、邏輯排序,最重要的是界定學員的起點跟終點,你將帶著他們從哪裡走到哪裡?這個步驟是控制課程不要失焦的關鍵。

課程很有挑戰性的地方是知識點搭配教學法。我會覺得一個知識點有講就好了,但這種講述式的教學法通常最沒學習成效。要把難懂、重要但可能無聊的知識點搭配各種教學法幫助學生理解跟習得是很辛苦的過程。但對我來說,最困難的部分是知識點切分跟邏輯排序,畢竟還在摸索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然而,建立個人的體系跟把這個體系好好說出來讓別人聽得懂,就又是兩種不同的專業了。

前兩週學習知識點切分,教學設計,幫助學員能專注自主學習。第四週了解如何撰寫拍攝腳本。看到喊涵老師的腳本模板突然就精神抖擻起來,瞬間理解老師課程流程設計的用意:在章節下切分知識點,融入教學設計,估計教學分鐘數,最後才統整成單元。我認為這是最有效率的製課流程,如果先撰寫單元內容,到時候要東加一點西加一點,整個製作過程就會推延太久,那真的很可怕。

經歷三週的課程,每週六都要早起做作業,下午接著上課。到結業這天,我還真的被逼著做出了兩單元的初版課程,完成了自己的英雄旅程 XD。畢竟我是很愛上線上課的人,但從來沒有輸出做自己的課,所以還是得大言不慚說能完課結業真不是容易的事 XD。

最後一堂課就是整個學習的終點,呼應到一開始的課程目標「三週做出線上課」。大家一起看每位學員的成品,在 Figjam 上互相回饋,真有種共同作戰的感覺。很感謝每一位講師大大給我的回饋。我從來沒有做過自己的課程,若沒有試著做出來,就永遠不知道未來能改善的方向。我終於體會最小可行性產品(MVP)的意義。雖然很辛苦,但不會後悔走過這一遭。

陪跑的助教團隊

這堂課讓我很安心的其中一點是助教團隊,Water 跟 Yulin 教練。每一份作業助教都會跟前跟後,認真給回饋。連我在作業角落的自言自語都會得到溫暖的回應。我自己也擔任人生必學的理財八堂課的助教。現在在喊涵課堂上經歷被助教照顧的感受,也幫助我優化下一期的陪伴模式。

若想多了解這堂課,或使想提出需求,可以參考講師的數位轉型特訓班 2.0|需求前測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