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一門線上課程猶如製作一齣舞台劇

上週去參加數位教學研習,被資訊狂炸三天,需要好好整理筆記與心得。這篇是前奏。

人生第一次接觸線上課程是在 2014 年,當時在 Coursera註冊過的課有:The Changing Global OrderIntroduction to Public Speaking職場素養

這些課都很精彩,但很悲催的是我的完課率不到 50%。由於這些課程是從大學實體課程搬到線上,以 The Changing Global Order 來說,一堂課的長度都有一小時左右,實在沒耐心把它看完。

我第二次的線上課程體驗是在 2017 年, 在 Hahow 購買的第一堂課是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這次有完課了(感動),因為總課長大概三個小時,每一單元切在 10 分鐘以內,每天通勤時間看一單元,一個月就看完了。然後我就漸漸成為線上課程的腦粉用戶了。

身為有六年學習經歷的線上課學員,我對線上課程也有一些自己的觀察,首先是我覺得設計線上課程猶如製作一齣舞台劇。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

1. 戲劇要滿足的對象是觀眾,線上課程也是

舞台劇為什麼會賣座呢?劇本寫得好?卡司夠堅強?導演很有名?劇評很給力?這些都是賣座的原因,但是能打響舞台劇口碑的是觀眾喜歡,觀眾覺得好看,他們跟親朋好友推薦,甚至自己又跑去二刷、三刷、四刷。

設計線上課程的時候,都一定會先研究這堂課想要服務的對象是誰?想要教哪些人?希望他們學到什麼東西?希望他們學了之後生活可以產生哪些改變?我也認為,一齣好的戲劇也一定具備上述這些元素(這齣戲想演給誰看?想傳達什麼訊息?希望他們產生哪些感動?)。

2.構成戲劇的六大元素,線上課程通通具備

亞里斯多德的《詩學》有提到戲劇結構六元素:「情節」、「人物」、「思想」、「語言」、「音樂」、「景觀」。其實線上課程也具備這些元素:

  1. 情節:課程內容敘事與轉折
  2. 人物:受課講師
  3. 思想:講師要傳達的知識
  4. 語言:講師傳達知識所用的工具
  5. 音樂:講師授課過程中包含的聲音、韻律、節奏
  6. 景觀:線上課程的視覺設計

3. 戲劇需要不斷排練,線上課程也是如此

線上課程跟實體課程有很多不同之處。實體課程考驗老師的臨場反應,要時時抓緊跟學生的互動機會,可以直接從學員表情、態度了解學習情況,甚至可以依現場狀況臨時改變教學內容。

線上課程考驗的是老師的語言能力,老師要講話要流暢,邏輯要清晰。因為不能跟學生面對面,所以要在授課前要調查與了解學生的需求。因此,優秀的線上課程很需要老師在授課前不斷地為學生預想與演練。

後記

在這個部落格的同名粉絲頁中,有一位捧油問「線上課程與亞里斯多德劇場結構六元素」這個連結是怎麼來的?我是被 eLearning 101 – Planning eLearning 這篇文章啟發,作者 Anita Horsley 提到 “Humans learn from theatre.”提醒我這件事。我以前曾在課堂聽過,古時候人不一定都識字,但一定會進劇場,或是在路上聽說書(三言兩拍)。民國的1930-1940時期中國地區也流行過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有時街頭劇是向群眾傳達某種訊息很有效的方式。我想「人從劇場學習」應該有學者提出來討論過,但我不太懂劇場實際包含哪些元素,於是找到台大李賢輝教授整理的戲劇結構六元素(多媒體設計的戲劇面),跟線上課程比起來確實有很多呼應之處。

參考資料:
多媒體設計的戲劇面
eLearning 101 – Introduction To eLearning
eLearning 101 – Planning eLearning

封面圖片來源:pixabay